老家话里有个词儿叫“抠嗦”,说的是那些“有条件享受不享受,过分节俭”的这样的人。
小时候老家人日子过得难,在门外饭场吃饭的时候,经常可以看到有些非常节俭的叔伯们,把碗里的饭吃完后,用食指把碗抠一抠,然后把食指放到嘴里嗦一嗦,重复几次,那碗被“抠嗦”的跟洗净了似的,“抠嗦”一次由此而来。
老家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,一户非常“抠嗦”的人家吃饭时,饭桌上摆着一盘肉,规矩是,不能吃,只能看,低头啃一口馍,可以抬头看一眼肉。孩子忍不住多看了一眼,大人就责骂孩子不会过日子。笑话归笑话,偶尔回老家,却听到了几个真实的故事:
李嫂是个“抠嗦”的人,孩子们给她买了几斤香蕉,她不舍得吃,有一天发现其中两根儿有点发黑,赶紧给吃了,看到剩下的都还好,还是舍不得吃。过了两天,又发现两根儿开始黑了,赶紧又吃了,如此反复,几斤香蕉吃完了,但吃的都是坏掉的,一根儿好的都没吃到。
张嫂也是个“抠嗦”的人,她的儿子给她买了一件几百块钱的衣服,但她就是舍不得穿。只是出门串亲戚、过年穿穿,穿后又赶紧脱下来放到柜子里,直到有一次再穿时,却发现衣服被老鼠啃烂了。
陈哥更是个“抠嗦”的人,他在离家十里的小镇打工,舍不得一块五钱的车费,天天步行,35°高温的夏天,他照样顶着烈日一步一步走到镇上,再走回来。终于一天,他中暑了,住院吃药、打针、输液的花费够他几年的车费。
在老家,那些有“抠嗦”毛病的老家人,他们的孩子、闺女,给他们带些点心什么的,他们总是埋怨说,自己不喜欢吃这东西;总是嘟喳说,以后不要乱花这钱了!说的回数多了,孩子、闺女也当真了,也就不给带了。偶尔自己忍不住想吃去买点儿,也是买点儿劣质的,便宜的,或快要过期的。
老家有“抠嗦”毛病的这些人,大都经历了五六十年代艰难的生活,养成了过分节俭“抠嗦”的毛病,等到日子好起来了,但他们的“抠嗦”毛病没有改变,依然是“抠嗦”过日子,吃不舍得吃,穿不舍得穿,尽管他们已经有这条件了。
老家人说,既然有这个条件了,就应该克服掉“抠嗦”的毛病,想吃啥就吃啥,想穿啥就穿啥,孩子闺女,带东西,就边表扬边接受,甚至可以直接给孩子闺女提要求。想吃牛肉的,别老说牛肉吃着夹牙,想穿新衣的,别老说旧衣服穿着舒服,想坐孩子闺女小车的,别老说坐车艮屁股,走着老舒服!
老家人说,勤俭是美德,浪费是犯罪,但有条件享受生活就要享受生活。抠嗦过日子,一味苦自己,坏了生活的本质,毁了自己的身体,不值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