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,在我国,从上古时结绳记事开始,书籍经历过石刻,甲骨,竹木简,绢帛到纸张漫长的过程。这些书籍承载了历史,承载了文化。可是有一点,除了石刻的书籍,他们全都怕蠹虫,在书籍的保护方面,古人都是怎么防蠹虫的呢?接下来,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:
(本文所有图片,全部来自网络,感谢原作者,如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。图片与内容无关,请勿对号入座)
我们都知道,古人整日里只知道吟诗做对,他们不懂分子式,也没有显微镜,不知道蠹虫究竟长什么模样?他们对这些书籍的“防蠹虫”有什么好办法吗?正确的回答是:不仅有,还很科学,很完善呢。
先说防虫蛀。古人虽然没有什么系统的生物学,但却对损毁书籍的蠹虫很有研究,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,还发明出了多种解决“虫蠹”的方法。第一种方法,就是去掉竹简材料中的营养成分。古人发现,竹板的表面有一层竹青,这层竹青不仅不易刻字,写字,重要的是,里面还富含营养成份,很受蛀虫的欢迎。于是,古人就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措施。首先,把竹板上的那层竹青刮掉,去掉竹简的养分。接下来,再把竹简放到火上炙烤,把竹中的水分也烤出来。这样处理后的竹简,一没养分,二没水分,就再不受蛀虫们的“喜爱”了。再写上文字,制成书,自然就安全多了。古人还把这种处理方式起了个名字,叫“杀青”。
东汉时期,蔡伦改进了造纸术,让纸张得以被广泛使用,让书籍的制成材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。这个时候怎么办?纸张可没青可杀。这也难不倒古人,没法做减法,就来个加法。古人采取的是,用药水染纸防虫。据记载,最早使用染纸方法的记载,出自三国时的孟康。染纸的药水有一类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植物,最常用的是用黄檗来染纸。黄檗,是一种开黄色小花的落叶乔木,通过用黄檗树皮浸取出来的溶液,富含具有碱性的含氯有机物,用这些溶液渍染纸张,晾干后再书写,可以有效防止虫蛀。除了黄檗,还有用雌黄和胶清染纸,用胡椒、花椒或辣椒等浸渍汁液染纸。
除了以上用植物提取液染纸防蠹,古人还使用过一种用矿物制剂来染纸的方法。这种矿物就是铅丹,它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铅,是一种鲜红色的有毒物质,而且化学性质稳定,不易挥发。把用铅丹制成的涂料涂在纸上,不仅色泽鲜艳,而且还有很好的防虫效果。古人还给这种纸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,叫万年红。
除了以上两类,古人还有一种更温和的方法,就是在书中夹带一些特殊的药材,用药材的气味来使蛀虫自动回避。你不伤我,我也不杀你。这些神奇的药物都有哪些呢?用的最多的是兰草。据说,因为放置兰草驱虫的方法很普遍,在汉代,甚至将收藏书籍的处称为兰台。此外,除了兰草之外,能够驱虫的还有云香,麝香,檀香,樟脑,鱼石子等等。
今天,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人们对书籍的保存还有更好的设备和方法。比如:涂布增寿、脱酸保书、装皮做套、紫外线杀虫等等,但是,古人那些科学环保的书籍防虫方法,仍然值得我们去借鉴和使用,希望专家,研究出更多的保护对书籍的保护措施,为人类知识和文明的延续,做出更多,更大的贡献。
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,本文撰写:特约历史撰稿人:张洪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