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川区与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接壤,合川和武胜都有清平镇,为何一区一县各有一个清平镇,为何统计地方名的时候避免重名而更改名字,真是令人难解。莫非清平这两个字好如万金,谁都不舍得弃掉,最后索性就保留下来了。以前发表过武胜县清平镇的文稿,网友都留言清平镇怎么跑到武胜去了,让自己都感到无语,本文就书写一下合川区的清平镇。
清平镇,位于合川区东南部,东与北碚区柳荫镇接壤,镇域面积57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为2万余人。说起清平镇,不得不想起日用玻璃产业基地,陵川厂,马家沟和杨柳坝两处矿区,这几处矿区和工厂一度让清平镇成为合川区最重要的工业重镇。当然,那是几十年前的事,现在剩下的也就玻璃生产基地了。
清平镇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,当时地方匪乱猖獗,地处山高林密,与世隔绝的清平镇则成为百姓多土匪的天堂之地。清朝道光年间,此地还是一片密林,野兽经常出没,先民来此地创业亦是千辛万苦。没有机械设备的年代,仅用双手开发出一片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亦是不易。生活环境的艰苦,外加匪乱的残害,先民们在此地生活亦是心惊受怕。
安全的地方特别吸引人,此地更是如此,得知有一片清净之地,便有人不断涌入这里,而随着人口增多,逐渐形成笑场。清朝光绪年间设场,百姓以“清净平安”之意取名清平场,并上报江北厅知事备案,开机典礼时还邀请江北厅知事来剪彩。路途遥远,江北厅知事来到土主场(土场镇)就不愿意前往,足见当时的清平场距离江北厅有多远。
清平场彻底得到安全的是民国30年之后,当时设有陕防局,土场设有民团局,尽管当时的清平场跟陕防局无关,但土主场的民团聚属江北县。江北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从巴县析出,行政级别低于县,高于镇,相当于副处级,民国初期,府、州、厅一律改为县,清平和土场则是江北厅距离最遥远,最偏僻的两个场。土主场的民团团长非常的幸运,娶到民国时期首富唐建璋的爱女。
清平场得到土主民团和陕防局的两面保护,因而得以太平,因而得到跨越式的发展,清平镇的玻璃产业,亦是从民国时期兴起。民国28年(1939)设清平镇,民国33年(1944)清平镇改为乡,清平镇的初始建制就是镇,想来当时的玻璃产业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。全国解放后保留乡建制,1955年,清平、治平、川心、土主、杨柳、坝子、等乡划归合川县。
1956年治平乡并入清平乡,集体经济时期川心乡并入清平乡设清平公社,1961年又析出川心公社,1966年川心公社再次并入清平公社。三线建设时期,陵川厂的入驻,更有早些年马家沟煤矿的开采,还有杨柳沟煤矿,原有的玻璃产业,6、7、80年代的清平镇几乎能说是让别的乡镇羡慕不已。70年代,不知为何又析出川心公社,川心公社就是后来的川心乡,当地人所说的杨柳坝。
分单干后公社改为乡,1984年清平乡升格为镇,乡改为镇也就相隔一年的时间,想来跟这里雄厚的工业基础有关。1993年,分设出去的川心公社再次并入清平镇,不过 此时不再是公社而是川心乡。川心乡并入清平镇并不感到意外,毕竟当时的陵川厂有变迁的迹象,矿企逐步萎缩,仅有的玻璃产业亦是岌岌可危,现在的杨柳坝场还有十几家玻璃厂,但明显不如几十年前的热闹。
说清平镇是日用玻璃产业基地,那是近20年的事,要是在20年前,玻璃厂、陵川厂、杨柳坝煤矿都在川心乡或者周边,即便是马家沟煤矿都比较靠近川心乡,所说的工业重镇好像跟清平镇没有多大的干系。若是没有川心乡并入清平镇,想来清平镇的工业重镇只图虚名而已。
清平镇距离北碚区20公里,距离合川城区45公里,地理环境的原因,感觉离城区有点遥远。尽管距离城区有点遥远,不过这几年城镇建设不错,高层楼盘、豪华小区相继建设当中,也不知为何上图的高层建筑都封顶为何又停工了,莫非是开发商资金断裂?清平镇现在称为工业园区,想来这里又有大量的拆迁户,上图的高层住宅楼要是安置房的话,想来拆迁户们可以过上让人羡慕的日子了。
原创文章,抄袭必究。